晏城的城墙尺寸是严格按照礼制修建的,青砖铺砌,城墙上可以并排跑四两马车。不过,和东崇大部分地方的城墙不同,晏城城墙的地面是倾斜的。外侧高,内侧低,便于排水。
虽然晏城地处边关,并非多雨之地。可每年也有一两个月的雨季。从前的城墙地面是平的,排水不畅,导致城墙没几年就需要大修一次,劳民伤财。自从黎楚接管了晏城,发现问题后,和将士们几番商讨,又从民间征集奇思妙想,最后终于想到了这办法。
一个城墙而已,居然还有这么多门道。蓝慕昭用力跺了跺脚,似乎想试试城墙的坚固程度一般,脸上是满满的佩服。若不是她死皮赖脸地跟过来,岂不是要错过这么有趣的故事了。
太子也是频频点头。没想到不过是个城墙,舅舅都肯花这么大的心力。难怪能把边关治理得井井有条呢。
黎元帅立在城墙上,望着迎风招展的黎字帅旗,豪情万丈地说道:“都说我东崇人不善战,只能享受太平盛世,一旦面临强敌就会溃不成军。可是,你们看看我手下的兵马,哪里是如此。”
“如果是昊昂人敢来犯,定要让他们有来无回。”黎楚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城墙上回荡着。
守城的官兵不需人提醒,便异口同声地喊道:“有来无回,有来无回。”
声音如滚雷般震撼人心,所有人的脸上都露出了激动的神色。
黎楚瞄了一眼若有所思的太子,心中生出些希望,如果公主和驸马真能劝动太子,让他上进些,也算是好事一桩。
否则自己开口,太子总是有抵触情绪。他似乎觉得自己和皇后是一伙的,就想着怎么压制住他。故此,不管是太子妃说话,还是自己这个舅舅开口,总是被太子顶回来。
现在总算看到了希望,黎元帅心中也不由得喜悦起来。储君贤明,乃是百姓之福啊。
“既然来了,就跟我一起走走吧。”黎楚的脸色越来越缓和,声音也和蔼起来,太子讶异地看了他一眼,眼中闪过一道不解之色。
从前舅舅一直敦促自己勤练武艺,好上阵杀敌。可今天,自己不过是在城墙上转了一圈,他的态度怎么如此之好。早知如此,他早就来了,还用得着等到现在吗。
蓝慕昭在一边露出了然的微笑,她早就知道太子上进,最高兴的就是黎家人。所以才敢大着胆子撺掇蓝凌昭跑这里来。
若非元帅有心栽培历练太子,借她两个胆子,蓝慕昭也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来。
几个人跟在黎楚身后,将城墙上来来回回走了几遍。黎处也耐着性子将晏城的防卫给几人说了一遍。
当然,为了保密的原因,他说的也都是大面上的东西。如果是身经百战的将军,不用别人解释,一眼就能看透。可是对于太子和蓝慕昭这几个人来说,他们没有实战的经验,看什么都是一知半解,所以黎楚才多说了几句。
身后的部将们都露出了惊异的神色。要知道,黎元帅可是很少会低下身段来讲这些基础的东西。今天可是破天荒了,估计也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
走了两圈后,众人走下城墙。蓝慕昭自然没什么可犹豫的,她住在帅府,回也得回那儿。可是太子就有些迟疑了。舅舅现在情绪这样好,他有些不敢提回别院的事情。可若是回帅府,又心存疑虑。
当初是因为跟黎云兰闹得不可开交,才搬离了帅府,如今回去不知会不会又生出其他事端来。
想起太子妃那一副凌然正气的样子,太子就忍不住心虚又畏惧。黎云兰就不能女人些吗?非要像个先生似的,整日教训自己。他好歹也是一国储君,也是要面子的。
太子一脸纠结,没等他想出对策,黎元帅就开口帮他做了决定。
“太子殿下既有心参与军务,还是回帅府住比较适宜。”
“啊,好,好吧。”太子一惊,迎着舅舅严厉的目光,一个不字都不敢说出口来。可是额角却渗出了汗珠。
要回帅府了,压力好大啊。
蓝慕昭频频点头,本来就该如此。太子如今还不能自制,放他在外面,谁知道会做些什么事情。哪里有一点历练的作用,还是在元帅眼皮子底下比较好。做什么都有所顾忌。
最起码在帅府,太子是绝对不敢招一群人,一天到晚斗鸡的。就算他想,也没人敢陪他胡闹。黎元帅的名声在晏城可不是吹的。那些狐朋狗友们听到黎楚的名字,恐怕都会吓得抖三抖。
听到要回帅府,太子心中却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他的确是想做出些成绩来给父皇母后争气,可另一方面他又不愿意回到帅府,处处受制于人。
()重生之步步为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