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85节(2 / 2)

刘致靖给梁珩一家送来了年货,赤县的特产。梁珩也回了礼,想着刘致靖独自一人在赤县,就邀请刘致靖来江宁过年。刘致靖却谢绝了。

大年夜。

大年三十这天晚上,江宁县城上空又燃起一阵又一阵的烟火。百姓这一年的日子十分好过,家里不仅粮食丰收,还因为淮绣,几乎家家户户都富了起来。家底殷实了,年也过得好了。

沈蓁蓁抱着穿得像个球的和畅站在院中,看着梁珩将烟火点燃了,一颗颗烟火‘嗖嗖’地飞上夜空,五彩斑斓的烟火一下在空中炸开。小和畅兴奋得想挥舞手,却因为穿得太多动不了,直咿呀欢叫。

梁珩走回来,拥着妻儿,一起看夜空上一阵又一阵绽开的烟火。明亮的星星点点,照亮半边天空,也照亮了前面的路。

这就是梁珩和沈蓁蓁想要的生活啊,没有大富大贵,却因彼此始终陪伴,人生也因此而圆满。

赤县。

刘致靖拉着几个手下一起喝了半宿的酒。这也是刘致靖在赤县过的第二个年了。家里写信来让他回家过年,说是已经向皇上求了恩准。刘致靖却以赤县不能没有县令在,拒绝回家过年。

易旭写信来,说他祖母盼着他回去,收到刘致靖说不回去的信后,难过得几天没吃好睡好。

就算如此,刘致靖依然没有打算回去。

刘致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不想回去,赤县的事情都安排得差不多了,他离开十几天根本没什么大碍。

刘致靖敞开了喝,手下们见刘致靖喝得畅快,只当他是高兴,也不劝他,刘致靖喝得有些头昏脑涨了,自己停了下来。

刘致靖坐在地上,背靠着长凳,双手反撑在凳子上,仰着头,透过敞开的窗户,醉眼朦胧间,愣愣地看着夜空上一阵又一阵绽开的烟火,这是赤县百姓们过了好日子的欢乐。

耳边传来手下们欢快行酒令的哄闹声,刘致靖却只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为何,刘致靖也不明白。就像他不明白他为何不愿回京一样。

第109章

年后,又是紧张的春耕了。

因为去年梁珩三月多种下天黍,四月初才长出苗来,说明这天黍可能本来就该四月多才种,这也刚好,秧苗三月多下,种完天黍又可以插秧,正好能将时间错开。

梁珩又忙了起来,虽然梁珩不是农人,但因为去年的经验,梁珩每天都要下乡去,教百姓如何播种。

千百年来,这些百姓的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梁珩稍加点拨,百姓们就能明白如何种了。

而小和畅,也满一岁了。

梁珩忙中抽了半天给儿子过周岁。

周岁依然没摆酒,沈宴也算着时间,这天过来了。

沈蓁蓁提前几天就将抓周的东西准备好了,到了四月十二这天,梁珩大清早就将东西摆至中堂地上铺好的一块毯子上。

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笔研,官星印,食神盒等等物什。

脖子上围着口水兜的小和畅已经能歪歪扭扭地走路了,也会叫爹娘了,梁珩每天散卯回来就抱着儿子,教他叫爹,和畅九个月的时候,就会叫爹了。

饭后,一家人围着毯子坐下,沈蓁蓁将和畅抱上毯子。

这么多小玩意儿,和畅明显很高兴,小手不停地挥舞着,摸摸这个又摸摸那个的。突然看着角落处一物,眼前一亮,踉跄几步走过去,将之捡起来,紧紧抱在怀里,乐得露出了几个小牙。

梁珩见儿子抱住了一个金元宝,不禁大笑。将傻笑不停的儿子抱了起来。

抓周不过是习俗,当不得真。

沈蓁蓁轻轻捏了捏儿子的小脸蛋,笑道:“这么小,就知道爱钱了,看把你乐的。”

和畅张开手臂,想让娘抱,梁珩抱着不肯放手,和畅扁扁嘴就要哭。

和畅抽条了许多,长得很快,不算胖了,但很壮实。抱出去,谁都看不出来这是个刚一岁的孩子。初初能预见,以后和畅定会和他爹差不多高。

赵氏见孙子捡了个金元宝,不大高兴。抓周就是测孩子以后的前程,莫不是她孙儿以后会成为商人吗?

只是梁珩忙着逗弄儿子,没瞧见他娘的神色。

天黍种子种下去,没几天就长出了苗。百姓们不得闲,又开始插秧了。

沈蓁蓁自从来了江宁,就没怎么出去过,梁珩问了沈蓁蓁意见,下一次下乡时,便带上了沈蓁蓁,算做解闷。

春暖花开,无名小花开满了车道两旁,极为灿烂。

和畅一路趴在车窗边,乐得直欢叫。

梁珩一手扶着儿子,一手抱着妻子。

“一会儿我要下地去,看看就回来,你先在乡亲家等等。”

沈蓁蓁靠在梁珩肩上,轻嗯了一声。

沈蓁蓁回家本来想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丫头,带过来,结果回家把这事忘了。

沈蓁蓁担心赵氏不高兴,便说在这边找一个帮佣。赵氏却说算了。

沈蓁蓁一开始不明白,后来就明白了。可能在这边不像在泉城,街坊邻居都认识,赵氏每天待在家里,沈蓁蓁在的时候还好,她回娘家的那些天,赵氏感觉十分孤独,有些家务做着,一天好歹没有那么闲了。

很快就到了水田镇。

梁珩将沈蓁蓁安排在一个杨姓里正家,就匆匆跟着里正下地去了。

里正夫人是个五十多岁的大婶,本来见是县令夫人来家,怕沈蓁蓁看不习惯,还有些局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