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70(2 / 2)

“没办法,朕当初为争取停战以利与民休息,便与建奴签了个停战协定,协定是他黄台吉认朕为子,但朕得允许出售火器给他”,朱由校继续做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胡诌着,而林丹汗却有些信服,并道:“那不知皇帝陛下可否愿意卖于我察哈尔部。”

朱由校故作小心的想了想,才道:“这样,毕竟你已归附我大明,朕自然得当你顺平王亲兄弟,朕的军械司还有两万支天启一式燧发枪的库存,到时候以每把一百银元实际成本二十银元卖给你如何,要知道朕的军械司造这一把就得花个百来银元,如今因为是你,朕才吃点亏,他日也得靠你为朕守住北疆。”

“多谢大明皇帝陛下,请您放心,我林丹汗绝对不会背叛大明”

林丹汗信誓旦旦地说完,朱由校便让王承恩带着他去与随扈的军械司郎中毕懋康签订火器购买合同,林丹汗这些年来靠吞并其他部落而积攒了不少金银财宝,因而对于两千万银元,折合两百多万两黄金,他倒也拿得出。

但林丹汗并不满足于从大明这里买得一批军火,他还惦念着朱由校当初要将科尔沁一部分领地赐给他的承诺。

因此,他依旧都会时不时的来找朱由校,但都会被朱由校搪塞过去,但朱由校也没立即离开张家口,并不理他。

等到他察哈尔部将第一批购买火器的资金即五十万两黄金交付后,朱由校这才开始拒绝接见他,便开始启程回京。

但这林丹汗却仍旧不肯放弃,见朱由校不理他,便拦住了王承恩:“王公公,皇上他为何就不见我呢,那锡林廓勒到底什么时候赐给我察哈尔部,皇上他为何没一个准话”

得了朱由校的指示的王承恩,也不由得笑道:“刚好,今日陛下要回京,顺平王若想知道可以当面问陛下。”

“好吧,我已经问了好几次了,这次就再问一下吧”,林丹汗内心此时是崩溃的,但也无可奈何,只得跟着王承恩进宫面见朱由校,一见朱由校就立即迫不及待地问其此事。

而朱由校这时才故作愕然地问道:“朕什么时候答应过你顺平王这事,顺平王不会记错了吧。”

“没有记错陛下,你也是一言九鼎之人,不能出尔发尔”,顺平王这么一说,朱由校却突然喝骂了他一句:“放肆”吓得顺平王当时就愣了一下,但还是强撑着道:“难不成皇帝陛下您真的要反悔。”

“反悔不反悔到不关紧要,顺平王啊,你得调整好心态,这种事仅仅只会发生一次,朕会再来几次这样的空口白话,到时候你习惯了就好了。”

朱由校说着就转身进了龙辇,准备启程回京。

而林丹汗却是半晌没回过神来,拳头捏的很紧,牙齿咬得嘎嘣作响,很明显他现在很愤怒,愤怒朱由校拿他当猴耍。

林丹汗恨不得立即回去,率数万铁骑来报此仇恨,但一想到朱由校几日前就说让孙传庭和王在晋等在加强防务,而禁卫军也集中撤退到蓟州一带,只怕就有防范自己大举进兵的意思。

因此,林丹汗液只得忍着,但一想到自己除了花不少钱购买了一批火器外,归附大明且借道于禁卫军似乎什么好处得到,反而同建奴一样陷入了大明的包围圈,就让他感到很憋屈。

第三百三十四章为难的皇太极

朱由校已经颁布圣旨,着即调刘宗周为漠南布政使,史可法为漠南按察使兼巡按御史提督学政。

让这两个本是东林党却又算是忠贞的臣僚主政漠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朱由校看来,如今的漠南最需要的儒家教化与建立礼制秩序。

而这两个理学名臣却是再适合不过的,更何况他们在建奴盛京做使臣这么久,对关外也算是有了一定的了解。

当然,朱由校没让他们再在建奴继续当使臣,还有另外一层目的,那就是标志着,大明对建奴的态度将会发生改变,而撤离使者只是开启战端的第一步。

如今大明已经完全占据整个漠南蒙古,只要等到统治体系完全在漠南巩固下来,建奴将会难以上演从漠南蒙古入关劫掠的戏码。

而大明却能够以漠南与辽东基地,随时能发动对建奴盛京城的攻击,不但如此,朱由校已让禁卫军第三军第二旅骑兵立即赶赴远东,恢复奴儿干都司当年在现外兴安岭一带恢复大明建制,同时也令毛文龙率其东江兵一部由海路赶赴庙屯库页岛和虾夷岛,恢复这些地方的流官,并鼓励在其区域开垦田地。

这样做既是为了完成对建奴所控制的区域的包围,同时也是要今早确立华夏在这里的统治体系与文化体系,以避免在后来被沙俄所占据。

在得知毛文龙与第三军第二旅参将龙腾文已到达庙屯和虾夷岛后,朱由校便干脆直接成立远东承宣布政使司,以代替其原来的奴儿干都司的行政功能。

且让毛文龙直接担任远东总督,而龙腾文则担任远东巡抚,鼓励两股势力一个向西边即罗刹国方向扩展领地,一个向北边扩展领地。

当然,这些还只是设想,两人现在的关键任务还是要在远东建立起统治体系。

朱由校在漠南、辽东和远东的行动自然也引起了皇太极的注意,而让刘宗周和史可法不再担任使臣,也更让他认识到大明这是在针对自己和自己的大清。

皇太极也知道,一旦大明在这三处地方站稳了脚跟,那自己将会彻底被困死。

本来,自己的大清以前还可以联合蒙古诸部,并通过威慑朝鲜来达到欺凌大明的目的,但现在蒙古诸部也没有了,朝鲜更是没有因为自己打服过他而甘愿俯首称臣。

连带着自己大清北边也开始出现一支明军。

皇太极觉得自己有必要采取行动,来遏制朱由校的这种蚕食的战略,并打破大明的包围圈。

所以,他一边故作淡然的领着他的一干亲王贝勒和其他王公欢送刘宗周和史可法两使臣回到大明,一边则暗暗聚集八旗劲旅,以随时准备朝大明的某个薄弱处发动攻击。

皇太极以及他所代表的满洲军事贵族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也知道一旦遇到这种靠步步为营来围困自己时,最好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