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儒士因此没多久就开始染病,而在这穷乡僻壤,自然也没医可治,有的就直接郁郁而终。
而也有些儒士开始咬着牙放下身段去与当地人接近,每家每户拜访,劝说当地百姓把孩子送来读书,两三月间倒也融入了当地,等到开馆教学,倒也有十来个孩子入学。
就这样,在山崖间,在大树冠下,在大明最神秘的地带,终于有了郎朗读书声。
普及教育,打破士大夫们对知识的垄断,可以让更多的寒门参与到社会的建设,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活跃,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的输出同化这些地方的少数民族,日后进行改土归流自然也就容易得多。
不过,这只是开始,推行汉化的历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朱由校不希望在这个世界,数百年后汉语世界已经被英语世界包围。
对于王思任等迂腐但不反动的名士,朱由校可以不杀他们,并利用他们的学识再给大明做一些贡献,但对于陈名夏、方大猷、冒辟疆等在此次游行中担当策划者和怂恿者,朱由校可没打算轻易放过。
除此之外,对自己的帝王意志违背甚至暗中相抵触和掣肘、在外却也横行霸道的可恶官吏如应天巡抚王文奎等自然也要处以严刑峻法,不然不足以震慑江南官场,皇家资本也就难以打入江南市场。
而且,东厂大档头对于陈名夏等心怀不轨的士子和王文奎等不法官员还展开了严加审讯,逼迫他们供出更多的人,也不管他们供出的人是真是假,按照朱由校的意思,就是要将可能存在的反动势力全部铲除。
一时间,东厂的人并没有因为游行的结束而得以歇息片刻,各大自以为庆幸逃过一劫的士绅被抓进了大牢,然后继续拷打,又攀咬了一批,直到朱由校祭祀孝陵结束后,抓捕才宣布结束。
这样一来,整个江南的文人集团几乎全部被抓,几乎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多数被贬谪流放,以促进不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少数罪大恶极者则直接处死。
而首恶如王文奎、陈名夏等,朱由校则要在祭祀孝陵时对这些处以极性,以遥敬太祖高皇帝之灵。
大批士绅的被抓和被流放,并没有对江南地区的经济造成多大的损失。
在镇压游行后,朱由校下旨到应天巡抚,着令应天巡抚不但要优恤百姓,还要适当补偿江南各大店铺和作坊的损失,毕竟这些商业是维持江南国民生计的基础。
朱由校可以打击大地主大乡绅的产业,但这些中下等规模的产业得加以保护,暂代应天巡抚的南直隶右布政使何长卿倒也干练,很快就拿出了补偿方法。
补偿金额暂定为一百万银元,但凡在户部或南京户部注册了的商业店铺都可以凭借注册执照来南京户部签署补偿协议,根据产业规模和商业品类获得数额不等的补偿金额和补偿比例。
于民有利于国有利的自然是比例高,无害无益的自然比例低,有害无益的自然更低。
比如一个产业规模为一万银元的铁器作坊如果在朝廷户部注册为合法商业户,就可以获得百分之十的补偿,即一千银元的补偿,如果是同样规模的赌坊,则只能拿到一百银元。
第两百五十七章经济工作会议
对个体户和中下层商业户进行补偿和资助,无疑让大明朝廷不但得到了江南百姓的谅解,也赢得了个体户和中下层商业户的感激。
这样的举措对于以后开始征收商业税自然也减少了阻碍,同时也让以前那些被迫或主动来户部注册的商业户尝到了注册后的甜头,因为朝庭的补助是按照注册时的名单和资金来补偿的。
但此时的所谓注册还算不上成熟,流程也很简单,而且最多是注册个店铺名称或者产品名称,公司注册和商标注册还处于混淆状态。
不过,也正因为简单,且基本上也花不了多少钱全户部领取凭条和执照明面上不过一银元的成本,因而江南地区的大多数店铺和作坊都获得了补偿。
不过当初也有那些不愿意与时俱进的或者太过吝啬不愿意花钱的就都没有补偿。这些没有在户部注册的自然也是后悔不已,也算是为后来大明的经济深化改革,开展公司注册和商标注册时获得大批商业户支持埋下了伏笔。
工部尚书霍维华和工部右侍郎兼军械司郎中毕懋康等工部、皇家工程院、军械司和皇家工业公司、皇家银行、皇庄等皇家资本集团的负责人此次时也赶到了金陵城,且一来到金陵城,就被朱由校请进了紫禁城。
霍维华等此次来自然是为了解决江南地区无数因为皇家织造居和皇家工业公司的介入并改变江南经济格局后带来的负面影响,且处理在获得大量利润和挤垮无数同行当作坊后带来的大量失业问题。
“昨日南京户部给朕上呈了一折关于江南十府失业和失地百姓的最新数据,整个江南十府失业的百姓数量已经高达两百万之巨,这个数据可不少啊
如真的这两百万人都揭竿而起,可以组成两百万的大军,我大明常规军加起来也没这么多,所以形势很严峻,这也是此次会生游行示威的根本原因,必须让他们有工做,有饭吃
这样无论是于他们自己的家庭而言还是对于整个大明的江山社稷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
朱由校说着就又道:“而如今,朕让你们来,就是让大家一起探讨探讨如何解决两百万人口的生存问题,你们现在都管着朕的百万千万产业,一个个富得流油,比盐政和铜政还赚钱,也因此得承担一定的社会义务。”
“陛下,微臣从天启六年开始就管着这天下工程,南来北往的,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天下驿站亟需整修和扩宽甚至还要增加。
随着四轮马车的出现,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更为方便,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天下的驰道还是适用于两轮马车的,尤其是在两京之间亟需一条连接南北的大道,这样即可以减轻漕运压力也可以避免一旦生堵塞和黄河泛滥就导致漕运中断而不得不冒险走海路”。
先出来说话的是工部尚书霍维华。
霍维华的设想其实就是要在京城和